
这是一个典型的意大利足球之夜,只不过主角换成了女足姑娘们。一个晚上,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,一半是进球如麻的狂欢,另一半是被无情击垮的苦涩。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,对于跑了十几年足球新闻的我来说,实在太熟悉了。
先说说国际米兰这边,女子欧联杯资格赛,主场对阵阿尔巴尼亚的夫拉仕尼亚,结果是一场7-0的屠杀。说实话,这种比赛的结果在开球前基本就没什么悬念。双方实力差距摆在那儿,国际米兰需要做的就是稳稳当当拿下,别出什么意外。她们也确实做到了,而且做得相当彻底。
泰莎·乌拉尔特和埃莉萨·波利各自梅开二度,整场比赛就像是一次公开训练课。从巴亚克塔里的乌龙球开始,对方的防线就没能组织起任何有效的抵抗。这种比赛对于强队来说,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比分,而在于让主力射手找找进球感觉,让轮换球员活动活动筋骨。国际米兰算是把该拿的好处都拿了,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下一轮。当然,现在就吹嘘这次大胜的意义还为时过早,真正的考验远未到来。不过,一个稳健的开局总归是好事,至少球队的士气和信心都得到了补充。
然而,就在米兰城享受着轻松胜利的时候,罗马那边,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。
在马德里,女子欧冠小组赛首战,罗马客场挑战皇家马德里。最终比分定格在2-6。这个比分,坦白说,很刺眼。更让人觉得不是滋味的是,比赛的过程并非一边倒的碾压。上半场几乎是势均力敌的局面,罗马甚至还由维恩斯和哈维打进了两球,一度让人看到了拿分的希望。
这场景我见得多了,尤其是在欧战赛场。上半场咬得越紧,心理上越容易产生一种“我们能行”的错觉,可一旦顶尖强队在下半场稍微一发力,那层薄薄的窗户纸瞬间就会被捅破。皇马的阿尔瓦·雷东多和卡罗琳·威尔同样是梅开二度,她们用表现清晰地告诉罗马,欧冠的强度和节奏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从下半场第53分钟拉克拉尔进球开始,罗马的防线就有点崩盘的迹象了,球员们的意志力似乎也随着比分被拉开而迅速流失。
一场2-6的惨败,对于刚刚开启欧冠征程的罗马来说,是个沉重的打击。这不仅仅是丢掉三分那么简单,更是对球队自信心的一次冲击。赛后听罗马球员的采访,什么“我们暴露了极限”、“需要改进的地方太多了”,这些话听起来很诚恳,但也很无奈。这就是现实。在女子足球的世界里,像皇马、巴萨、里昂这些球队,她们的投入、阵容厚度和比赛经验,确实要高出一截。你可以在某个45分钟里跟她们周旋,但想在90分钟内占到便宜,太难了。
这让我想起很多年前,一些意甲男足球队初登欧冠赛场的窘境。在国内联赛里呼风唤雨,到了欧洲赛场,被那些经验老到的豪门用节奏和强度活活拖垮。这不是技术不行,而是一种综合实力的差距,包括从身体对抗到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方面面。罗马今晚经历的,就是这样一堂代价高昂的教学课。
所以,这个夜晚对于意大利女足来说,情绪是复杂的。国际米兰的大胜固然可喜,但那是在一个级别相对较低的战场。而罗马在最高舞台上的溃败,则清醒地提醒着所有人,意大利女足运动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进步,但距离欧洲之巅,那条路依旧漫长且崎岖。一场7-0和一场2-6,恰好构成了意大利女足在欧战中的现状:能轻松战胜弱旅,却难以撼动真正的强者。这既是希望,也是挑战。